首页 > 精彩资讯 > 我国地方文化 我国地域文化的特点

我国地方文化 我国地域文化的特点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5-04-10 08:40:42

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了几千年,这几千年来,也孕育了很多文化名城,这些文华名城针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那么你知道我国十大文化城市有哪些吗?本期的带你去了解详细情况。

【我国十大文化城市:文化名片反映我国特色】

可以这么说,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几乎都是在这座千年长安城诞生的。

他见证了太多历史,看遍太多沧桑。领略太多过往。华夏之都,世界四大古都西安当之无愧,西安长处在于历史,短处在于现代风韵。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我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

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我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8、8%,西安市拥有我国56个民族中的50个,少数民族以回族人口最多标志性建筑:大雁塔、钟楼、鼓楼、明城墙、大明宫、大唐芙蓉园、小雁塔等西安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我国古都之首,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着名的丝绸的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历代名称

“西安城”:沣京(周)、镐京(周)、咸阳(秦)、长安(汉)、常安(新)、常安(南北朝)、大兴(隋)、长安(唐)、长安(后梁)、长安(后唐)、长安(宋:注“永兴”)、长安(元)、长安(明)、长安(清)、长安(****)、西京(****)、西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安”:宗周(周)、内史(秦)、京兆(汉)、京兆(新)、京兆(南北朝)、京兆(隋)、京兆(唐)、大安(后梁)、京兆(后唐)、京兆(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安一名的由来

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我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

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机构行政院辖市。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长安古名的废止

地方文化 地域文化的特点

西汉高祖5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长安县属地修筑新城立名“长安城”,民国初年,长安属关中道,归省机构直辖,1928年,民国机构决定成立西安市,分长安县所属城内及四关划归西安市,1930年11又撤销西安市机构,原划长安城地面仍归长安管辖,成立长安县城关区管理西安城关行政。1942年,重新成立西安市政处,次年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自此“长安”古名寿终正寝。

【我国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别指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别指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2、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时期是统一政权,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自然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作为宗主区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来的文化。

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条件不便的情况下面,不同的自然环境,它所产生的文化上的差异就很难消逝,会长期保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各地区拥有不同的物质基础,进而导致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不同。

我国古代交通运输能力差,在没有机械运输的情况下,东西南北的的物资运输困难,人际交往也受到了约束,各地区的长期分隔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我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相当频繁,曾经发生过数次大的移民。这些移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这样就使中原文化最初南下,最后覆盖全国。

有些由于居住的需要接纳并适应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些移民则改变了当地的地域文化。

移民数量占强势时,或在社会科学经济方面占强势,外来文化将取代本地文化。移民数量少,没有经济社会地位时,本地文化将被保留,移民将接受当地文化。如果土客相当,那么两种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地域文化。

【我国地域文化特点】

地域文化: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除了主体民族汉族外,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也拥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

中华文化主要可分几个地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一带的黄河流域;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长江上游;

湖南、湖北、江西一带的长江中游;安徽、浙江、江苏一带的长江下游;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地区;

、青海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的藏区;广东、广西一带的珠江流域,福建的闽江流域等。

①黄河文化(北方):中原文化、胡同文化、秦陇文化。

②长江文化(南方):楚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赣文化、江淮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闽文化。

③其他:傩文化、藏文化、大坌坑文化。

④海洋文化:妈祖信仰、郑和信仰、天妃宫、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中华文化,简写为“CCNGC”,亦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我国特有文化。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我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我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社会科学形态是部落社会科学,而部落的领袖是“巫”。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信仰崇拜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