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告诉你善恶有报是怎么回事 佛家对善因善报
善恶有报,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所以正直善良的人往往会活的更加的长久。本期的,为你解析。
【佛陀告诉你善恶有报是怎么回事】
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虽奉佛多年,然对佛教的报应是否存在,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疑惑。有一次,国王亲至只园精舍拜见佛陀,专门向佛请教善恶因果之事。
波斯匿王请教道:“世尊!您常说善恶有报,毫厘不爽。倘若今生为婆罗门种姓,来生是不是可以继续投生为婆罗门种姓呢?”佛陀回答说:“大王,这个倒未必!今生与来生,二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佛教根据善恶来划定高下优劣,而并非是根据种姓。”第一种是“从冥入冥”。这种人出身本来就不好,且从事着卑贱的职业。
他终生贫穷,容枯颜悴。可是这些人从不知反省,随波逐流放任自己,没有善根福报。这种人今生穷苦,来生还是要遭受下贱因厄之报。第二种是“从冥入明”。此类人是生来卑贱,从事的职业也不好。可是这些人却拥有一个好心态,他们深信因果,广行好事,心存善念。
这些人身坏命终之后,就会上生善趣,从此终生更比终生好。第三种是“从明入冥”。这类人的出身非富即贵,拥有数不尽的优势资源。然而他们对眼前的一切并不珍惜,品行顽劣,作恶多端。这类人生前荣耀,死后堕入恶趣,将难得的人身白白地浪费掉,诚是可惜可叹!第四种是“从明入明”。
此类人生于富贵人家,富而不奢,贵而不骄,处处知因识果,严身束心,无有放逸。这样的人,死后必生善趣,生生荣华,世世富贵。佛陀对波斯匿王说:佛教不讲宿命,始终主张“命自我造”。在现实世界里,我们针对自己的出身地位与家境贫贱,没有选择权;不过我们针对自己的言行以及起心动念,却是完全可以掌控。只要我们三业清净,一心向善,又何必担心自己的前生后世呢?
【佛家对善因善报,恶因恶报怎么看?举例说明】
广超法师“中观”讲座三善有乐报恶有苦报
释广超法师说,业,在梵文叫[KARMA],如用音译叫[羯磨]。
业是指什么呢?做事情叫做业,比如工业,商业。在佛教我们做的种种事情叫做业,而当我们在做的时候我们叫做造业,当那个业让我们感受到果报的时候,我们叫做业报。但是在我们造业时而还未受报时,有一股力量推行着,我们叫做业力。
广超法师说,观业品的重点是在谈业力。很多部派佛教都是向他的追随者讲业力因果怎样作用,而佛教讲的因果轮回就是在讲业力。
根据佛法来说,业可分为善业与恶业,也可分为身、口、意三业。但广超法师说,一般佛教徒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是非常的错误,经典里面没有这样说。反而是说:[善有乐报,恶有苦报],我们认为业有善恶之分是我们的心念在影响,但业的善恶并不因你的起心动念而叫善恶,业的果报本身并没有善恶。比如说人有两颗眼睛,苍蝇有三颗眼睛,这是受报业,它本身并没有善恶。
广超法师说,所有的果报是没有善恶,而只有苦和乐的感受,和不苦不乐的感受,即苦报、乐报和不苦不乐果报。那业的善恶的是以什么来分别呢?不是以我们的心念的善恶来分别,而是以果报的乐和苦来分别。即我们造了一些业而使我们得快乐的果报,那种业我们叫做善业,相反的我们造了一些业而使我们得到苦的果报就叫恶业。
广超法师提醒大家说之前他讲[因果]时,说果报还未出现之时,它的因不确定,同样的果报还未出来时,它的业也不能确定。但是有些业的力量很厉害,他一定会发生了,我们就可确定。广超法师举例说:[树上的苹果一定会掉在地上]这句话是不确定的,但「树上的苹果终归会离开那颗树」确是对的,意思是告诉你看到果的时候,你才能说它的因是什么,而你不能看到某件事时说它将来的是某件事情的因,这是佛所说的无常。
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虽有善恶,但却不一定会造我们的业是苦是乐。广超法师再举一个猫和兔的例子。他说猫和兔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猫偷来一只鱼请兔子吃,兔子吃了鱼一定死,为什么呢?因为兔子的肠胃受不了,所以兔子就死掉。因此说虽有善的心,却有愚痴的行为和看法,就造成苦的果报,这是为什么说善有善报是错的。
再来,广超法师又指出我们另一个对业力因果的普遍错误的概念,即认为佛法中的[诸法因缘生],以为造业的人是我造,跟别人无关,这绝对错误的。因为[造业]是很多因缘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心念,及跟其它助缘。
并不是一个人能造的,须要和其它的人配合,在佛法上称为共业和不共业等。比如说我们出生在地球,以因果来说,出生在地球即是我的业,但绝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很多人合力造成的共业。但虽然大家造了共同的业,我们仍然还是不同的地方,因为彼此还有它不同的业。
同样的虽然我们有共同的心来造业,但结果有时候会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助缘不一样。
这即所谓的共业与不共业。造业之中还有[引业]和[满业]。什么是引业呢?即是有些业会在我们在生死轮回之中,产生转世投胎的效用,即是[引业],而有些业却是没有这种作用,它是在我们人生中增添一些果报,给我们这一生更圆满,即是[满业]。
有些人认为不管我们造了什么业都是带我们生死轮回,这是错的,广超法师说,比如抽烟,不管我们认为抽烟是好,是坏,它不影响我们的生死轮回,但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要认清,是引业带我们生死轮回,而且有引业会使我们生死轮回好几次。即有些业造了一次我们会受到多次的果报,而有些却要造了很多次,才受到一次的果报,所以有的业是累积性的。
业的受报时也有差别,有今生做今生报,今生做下生报,今生做某生受报,或今生做未知那一生受报。业受报也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造业和受报是不一样的性质。比如说***这个引业,照理来说应该是被别人杀,但据佛法来说不是,而是堕入地狱,这个引业在佛法来说叫异熟业,而且在不同时候这果报才成熟。有一些业却是相续性的,前后有类似性的受报,这个叫做等流报,比方说煮饭,从煮米成饭的过程中不停的在转变,最后就成饭,另外有一些业是突变的,完全不一样的性质。所以业有很多的性质。
但中观对业的讨论是有很多人认为业有自性见而产生很多的误解。
其中一个是认为有一个人在无量劫造业而轮回到今生来受报,就是认为我前世造业而今生来受报,即有一个[我]从前世到今生,这从中观来说是不正确的,因为执着有一个[我],执着有造业这件事,执着有[我]轮回到今天是外道的思想,而佛教的思想是没有「我」在轮回,但不是没有轮回,即无我的轮回。佛陀都告诉我们[无我]了,那有[我]在轮回呢?中观进一步的告诉我们事实上没有造业的人,也没有受报的人,不过是一段的业力因果而已,这是中观所要破的[自性见]。所以真正佛法讲的业力因果轮回是没有作者,没有受者,也没有我在轮回,这是正确的业力的见解。
之前我们有说过部派佛教的祖师大德们要对他的信徒解说这个业力的问题时就遇到一个难题,即造的因消失了,后来果报生起了,那中间那一阶段是什么东西在维持着呢,我们都说业力,业是什么东西?很多人说业保留在那边,因缘到了它就生出果来。这是错的,于广超法师说,如果说业力保留在那边的话,是谁在留它啊,若没有人留它的话,那它怎会留下来。
讨论业力的实况是很重要的,广超法师说,从中我们才了解到为何我们的身心会流转到今天,同时弄清楚我们的业力轮回怎样来,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的修行。
【佛教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不报那是时候未到,最后又说,今生不报,来世再报!这些事不是推卸的话】
成为一个善良无私的人,本身就是最大的善报!
成为一个贪婪邪恶的人,本身就是最大的恶报!
孔子、颜回等圣贤之人,一生清贫,你能说他们是恶报吗?
秦桧、高俅等奸诈佞臣,一生享受,你能说他们是善报吗?
善报、恶报,不能用“是否能满足欲望”来评判!
善报、恶报,是要用“是否能降服欲望”来评判!
如果你正在做损人利己的事,这已经是受到恶报了。
因为如果没有‘自私贪欲’为因,就不会有‘做损人利己的事’这个果。
如果你正在做助人为乐的事,这已经是得到善报了。
因为如果没有‘大公无私’为因,就不会有‘做助人为乐的事’这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