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我国人口经历大转折 背井离乡

我国人口经历大转折 背井离乡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4-09-29 16:17:50

在自然世界中,动物会因为气候的变化而进行迁徙,其实在人类社会中,也会因为战乱或许是其他的自然社会因素进行人口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这么几次人口大迁徙,给当时和后世的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你知道是哪几次吗?下面我们一起去中看看吧!

【我国历史上四次人口大迁徙】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在永嘉之前,中原地区曾发生过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这次变乱直接招致了匈奴和羯族的首领刘曜、石勒等人率领部众,残酷地**汉人。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晋朝的官民实在无法忍受,就大量南逃,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而且南迁的尽是巨家大户,官宦士绅,普通人家无力负担搬迁费用,所以称之为“衣冠南渡”。随从一户大地主南逃的往往有千余家,人口达到数万之多。有的逃到广陵,有的逃到京口以南,这也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安史之乱,皇帝出逃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胡人领袖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一举将大唐盛世摧毁。这场战乱持续7年之久,虽没有完全灭亡唐王朝,却为后来的北方十国混乱埋下了祸根。

这次叛乱,使大量人口向南迁徙,大量人口向南方移动,经济重心渐渐南移;混乱的社会直到宋朝才结束,人口的流动基本上使南北方人口接近均衡。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兵攻克宋都城汴京。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等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统治者衣冠南渡,在建立南宋。

中原大量向南方迁移。之后蒙元又占领中原,中原地区损坏很严重。南方的江南地区作为南宋的统治中心区域取代中原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此次南渡,发生在1127年(即赵构建炎元年、靖康二年),故也称建炎南渡。

人口经历大转折 背井离乡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近代,曾发生了光绪3年、民国18年、民国31年三次大灾荒,内地居民扶老携幼,结队成群,逃荒到东北,以投靠亲友,并可开种荒地。这就是闯关东。

而走西口则有两种原因: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当时人口对比多,所以生活对比困难,需要迁移谋生;另一部分人则是为了因应当时的边防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真正意义上的下南洋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到清朝末年达到高潮。

到1905年,海外华侨总数已达700万人。

【背井离乡啥意思】

背井离乡的释义:也说离乡背井。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多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背井离乡,汉语成语,意思是离开家乡到外地。

出自《对玉梳》。

背:离开;井:古制井田制,八家为井,四周是私田,中间是公田,各家一起耕种,引申为乡里,家宅。《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背井离乡指离开家乡到外地。

【近义词】离乡背井、浪迹天涯、颠沛流离。

【反义词】衣锦还乡、安家立业、落叶归根。

成语用法: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背井离乡,卧雪眠霜。”

《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爹娘只生得我一人,从小寸步不离,何期今日死於他乡,早知左右是死,背井离乡,着甚么来?”

《再生缘》第四五回:“背井离乡随主出,可怜举目少亲人。”

邵冲飞等《报童》第一场:“他们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重庆,是不愿当亡国奴,是要抗日啊!”亦作“背乡离井”。

清李渔《巧团圆·梦讯》:“老夫做了二十年仕宦,万一遇见贼徒,岂能幸免,所以背乡离井,寄迹他方。

本文标签: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