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梅州客家文化 梅州客家风俗有哪些

梅州客家文化 梅州客家风俗有哪些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4-09-23 09:17:26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饭桌上的礼仪更是不可少,不可违背,在客家饭桌上也有一套客家饮食礼仪是必须要遵守的。你知道客家饮食礼仪有哪些?本期的带你去看看,让你多学一点客家文化知识。

【梅州客家饮食文化礼仪】

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或听到长辈说:“大家一块吃吧”,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吃饭时,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压迫胃部,影响消化。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盘子里翻来倒去地“寻寻觅觅”,眼睛也不要老盯着菜盘子,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

遇到自己爱吃的菜,不可如风卷残云通常地猛吃一气,更不能干脆把盘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顾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假如盘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扫”干净,应征询一下同桌人的意见,别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客家人日常三餐,多数早晚食粥,昼边(中午)食干饭。农村早餐粥加杂粮。

长汀称杂粮为“粗货”,过去常年是“粗货半年粮”,歉收之时则以杂粮为主,有时要食番薯渣充饥。麦子一向少种,故面条只作年节加餐或招待客人时用。有时春荒青黄不接之时,将刚收下的麦子磨成粗粉,做麦羹度日,50年代后则很少如此吃了。长汀,上杭,武平部分乡村有一种藏番薯,用盐水腌渍而成,风味独特。家常便菜,腌菜干、萝卜干常年不断,配以时令青菜,苋菜,血蕨,白菜,芥菜,藜瓜,番瓠最为普遍。

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一些小菜,如生搓腌菜,生搓萝卜子,爽脆味美,富有地方特色。还有豆酱,豆腐乳等,是常见菜。

【梅州客家风俗有哪些】

1、客家民居是“围龙屋”,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畴交错的小丘前。

梅州客家文化 梅州客家风俗有哪些

2、隔年饭要插上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爱吃的油炸小吃,如:南瓜圆、煎圆、馓子、芋圆等。

3、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客家俗谚"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带麻布"之说,带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对方收了狗猫也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

4、胞衣,保密,即将胞衣埋藏于自家祖居地范围。

5、食饭挟菜忌用筷敲击盘碗。

客家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称为客家人。

客家既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更是文化层面的概念。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能与《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等古代韵记载的发音对应,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如客家语发音的你、我、他就是尔、吾、其的古音。

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

【什么是客家文化】

问题一:客家文化具体有哪些?客家是我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我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

综合诸家对客家的研究,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可喜现象,他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安发表时间为序,粗略地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中原最纯正的***后裔”说

2.“土著(古越族)”说

3.“源于整个古中原地区”说

4.“南方各民族融合”说

5.“汉族与土著融合”说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一旦这种文化产生,它就成了该群体的识别标志及维系该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换句话说,没有客家群体,就不会有客家文化;但如果没有客家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客家群体也是不可能具有那么强在的生命力,以至于经过数百上千年之久,还能维系到现在。

客家民系分布很广,其中粤闽赣边三角地区是其主要聚居地,在国外以东南亚为主。据学术界估计,客家人现约有4000至5000万左右。客家文化是特别指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移民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

为什么说它是地域性文化呢?因为这种文化的产生有非常明确的地域范围,它只产生于赣、闽、粤三角地区,而不产生于其它地方。

客家历史

为什么在这里会产生具有如此强烈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里是一块四周被大山包围的丘陵山地,在它的西面是罗霄山脉,东面是武夷山与九连山脉,南面是南岭,在罗霄山脉的中段还有一条雩山山脉与武夷山相连结,从而把江西的南部与中部隔开,形成一个对外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是与赣、闽、粤、浙等南方地区同一族属的百越民,他们“各有种姓,互不统属”。

秦汉以后,由于北方汉子不断进入该地区,使得百越民,有的成批汉化,有的被强制迁往江淮地区,有的则退出平原,进入深山老林,成了历史上曾经名藻一时的“山越”民,所以,从总的方面看,这里早已是一块人烟稀少的地方。两晋之际,尤其是唐宋之际,由于北方不断遭受**的摧残,农村经济凋敝,因而使得大批难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计。在经过不断辗转迁徙之后,部分移民来到了这块被大山屏蔽的赣、闽、粤三角地区,与当地土著相互杂居,并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与自然条件下,与土著民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一支以汉文化为主导的、与周边文化相区别的地域文化,这就是客家文化。所以,组成该文化的原始基础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土著文化和具有汉唐风韵的中原汉文化,而推动该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唐宋以来大批进入赣、闽、粤三角地区的北方移民。故有学者称其为特别指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移民文化,亦不为过。

正是由于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以它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具有作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面貌。比如,客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十分强烈的寻根意识与乡土意识,正是移民在离开祖居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对原有文化的眷恋。同时,也正是由客家人有很长一段漂泊流离的经历及到达定居地以后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从而锤炼出客家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勇于开拓的精神、勤劳朴实的品格及善于......

问题二:什么叫客家人):“客家”,英文称“Hakka”,属于汉民族的一个分支民系,也是历史上中原***南迁及其语言、风俗、文化演变历程的一个缩影。

关于“客家”称谓的由来,中外学者众说纷纭。如王力《汉语音韵学》第四十七节“客家话”引文中说:“‘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客家就是外来的人。他们的语言、风俗、谱系,都足以证明。”还有不少其他观点,比如:客家称呼是由于客家人对自己祖先“夏家人”的崇拜观念而产生;客家人应该是从“客户―主户”这个相对的称呼而来;客家人是由于当地居民将其作为外来种族而加以排斥才出现的称法;客家“Hakka”的读音是从“河洛”二字古音的音变而来,“客家人”即“河洛人”,等等。

迄今为止,对哪里是“纯客家住地”,哪里是“非纯客家住地”,事实上并无公认的确切的界定标准,只能相对而言。

罗香林《客家源流考》一书中,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客家人的分布区域作了大致划分。国内客家人主要聚居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四川、**等地,其中纯客家县有33个,非纯客家县有144个。在国外,客家人的分布就更为广泛,所谓“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有华侨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客家人重本,有浓厚的“慎终追远”,“崇本报先,启裕后昆”的意识

安国楼:客家者,客而家焉。有学者深刻指出,其形式与其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生存背景及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外压内聚”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俗风格。

在千年历史潮流中,北方民族不断动态融合,而客家则相对静止,在保持中原古文化原态风貌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精华,成为具有新特质文化的独特族群,而且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培育提供了文化养分,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不止的音符。

客家人重本溯源,“慎终追远”,“崇本报先,启裕后昆”的意识根深蒂固。这种崇古的价值取向与浓厚的宗族观念相结合,形成了敬拜祖先、寻根报本的浓厚感情。此特征在诸多谱牒皆有明显反映,例如:郑氏,堂号荥阳;堂联:荥阳世泽,诗礼家声。类此不胜枚举。每逢佳节,客家人挂上标示自己姓氏堂号的灯笼,贴上标示自己家族郡望的堂联,以寄托对祖先的怀念、故土的牵挂。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如若客家人终老他乡,不能魂归故土,也要再三叮嘱子孙后辈,在其长眠之地标明祖籍地或宗族的郡望、堂号。

客归故里尤是客,家居四海斯为家。客家先民传承“刚健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披荆斩棘,辗转迁徙,历经饥饿、疾病、离散、死亡等苦难的威胁,磨炼了坚忍不拔的意志,积淀了创新涉险的文化因子。迁居地闽粤赣交界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生存环境极其艰难。然而,正是大自然的吝啬,铸就了客家人坚忍卓绝的品性和爱乡不恋故土、勇于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客家人这一族群爱国爱家的情感特别强烈

安国楼:学者夏德峰先生曾指出,客家先民多因异族入侵、国破家散而逃离故土,流移转徙他乡,因此爱国爱家精神比其他族群都强,这充分地体现在历史上那些客家仁人志士身上。

宋末,客家人***在赣州、嘉应州(今梅州)征集义军,起兵勤王。明末清兵入关南下,客家人竭力抗清护明,降服最迟,并且一再起兵反抗。

近现代,爱国爱家精神在诸多客家名人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比如抗日保台的民族英雄丘逢甲、刘永福,领导辛亥***的***与其助手廖仲恺、邓仲元、姚雨平等,北伐名将***、张发奎,抗日烈士***,我国***的著名将领

、***、刘亚楼、萧华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都是客家人精忠报国的典范。在海外,崇先敬祖的客家人十分关注我国近现代***事业和祖国各地的建设。谢逸桥、谢良牧兄弟积极支持孙......

问题三:何为客家人?“客家人”指原来因为古代中原因为战乱和饥荒等灾难迁徙到南方的汉族人所以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泪史不是所有南迁的汉族人都是客家人客家人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习俗建筑客家山歌第一: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有专家研究客家话跟古代汉语特别像有古汉语的活化石的称呼客家祖训“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可能这个原因客家话保留了古汉语的很多词语客家人有自己的方言叫客家话(广东的东部、北部和福建、江西被称为客话、客家话;在广东的西部和广西被称为涯话、麻介话、新民话;在湖南的一些地方被称为客姓话;在四川被称为土广东话。其中“客家话”是最通称的一个称谓)第二: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另外湖南四川广西浙江等地*****等海外有大量的客家人现在***人民广播电台和我国广播电台都有客家话对外广播主要为祖国统一服务人口大概在八千万左右第三:客家民居围龙屋扬名中外据说在70年代美国把客家围龙屋当成我国的核武器发射场吓了一跳说我国怎么有那么秘密武器研发地你有空可以到我们客家地方来福建和广东有大量的围龙屋一个围龙屋就象一错城坚固因为客居他乡的原因吧建那么牢固第四:客家妇女不缠脚,这是区别于传统汉族妇女的显著特征客家人扬名中外的好名声女性的贡献应该超出了男性和平年代养家育儿战时可以上战场相传南宋末赵帝被元军追逐,为梅县一群上山砍柴的客家妇女所救,南宋末赵帝因此赐封客家女性死后为“孺人”。

“孺人”本是五品知府以上官员夫人死后的称谓,普通客家女性故后称为“孺人”,可见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宋景炎二年(1277)元兵南侵,***率勤王师起兵抗元,客家男女“男执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清代太平天**动,大量客家妇女投身太平军女兵营,勇猛抗清,被曾国藩率领的湘军称为“大脚蛮婆”。***苏区时期,客家妇女更是扩红宣传的主力军,她们唱着山歌把丈夫、兄弟、儿孙送上前线,挑着担子帮助红军募盐筹粮,独持家务支持丈夫安心杀敌。客家女性坚韧不拔、刚毅自强的精神,在苏区***斗争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五:客家人的***爱国在宋抗元明代抗清抗倭寇特别在近百年来客家人领导和主要由客家人组成的太平天**动推动我国***在新我国建立时候江西瑞金和兴国的客家子弟是***红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长征路上每公里倒下一个江西兴国的客家儿女客家儿女为建立新我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等的贡献还有无数的客家儿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第六:客家人在海外虽然受尽磨难也生存下了曾经在海外建立一个**叫兰芳共和国(1777年―1884年),全称兰芳大统制共和国,亦有说是南方共和国,是华人所创立的第一个共和国其他客家后裔像泰国总理他信新加坡总理等当然也有很多败类比如现在的**领导李登辉***之类的第七:客家人迁徙路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

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

问题四:“客家人”究竟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客家人呢?

可以这么说,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重要的民系;客家人是汉民系的独特而稳定的群体;客家人的聚集地为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区(这里有二十九个纯客县,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客家话是客家人的独特语言;客家人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习俗;客家人具有独特的客家精神。概括地说,客家人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汉民族的独特稳定的一个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独特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即客家精神)。

凡符合上述稳定特征的人,可以称为客家人。我就是客家人正宗客家人

问题五:客家人是什么意思?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自称“河洛郎”。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我国人,有我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答案补充一、概述客从何来?客家民系是在我国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汉民族内一个特别民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扩展。

我国自秦汉以后一千多年间,由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或天灾战祸等原因,多次引起中原***向南迁徙,数量超百万之众。南下***形成若干支系,其中进入赣南、闽西、粤东北山区的中原***,与古越族后裔畲、瑶等土著居民杂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创造出一支与中原文化相通、又具南方特色的文化,称为“客家文化”。这些南迁***,操一种浓厚中原古音,并杂夹江淮官话的语言,称为“客家话”,讲这种话者称“客家人”。如今,海内外客家人约有一亿二千万之众,其中客家人在***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占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在国内、除闽、赣、粤三省外,湖南、广西、四川等省都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在海外如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都有很多客家人。梅州是客家人最多最集中的聚居地,现有人口500多万,号称“世界客都”。

问题六:客家人是什么民族,主要分别在哪的由来

什么是客家民系

在过去千百年的漫长历史岁月里,客家先民总是处于流动的状态。

迁移,再迁移,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特征,而且当其它民系基本上定居下来的时候,客家民系依然辗转迁徙,为寻找理想家园而脚步不停。正是背负中原文明的大迁徙,形成了一个独特而优秀的民系。

那么,什么是客家民系呢?所谓客家民系,就是汉民族共同体内部的一支,经过长期的迁移,最后到达并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并形成有别于周边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习俗和其他文化事象的群体。

客家民系形成的标准。

其一,客家方言。客家人之所以区别于非客家,其中一个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语言。客家方言不仅是客家之成为客家的标志,而且也是客家民系自我认同的内聚纽带。具体来说,一个客家人之所以把另外一个客家人认同为自己的属群,其最直接也最简单的道理是因为双方都讲一样的客家话,而不是因为共同的地域、血缘之类的东西。其二,大本营地区的重要文化现象。所谓文化现象,是指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或间接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的那种深层性的文化事物。

如民俗、宗教、生活理念、价值取向、心理情感等等。当代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不同团体(群体、属群等)之间的自我认同,除了种族、血统等这些先天性的因素之外,主要的就是文化现象。

客家人的大本营

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大本营地区交通阻塞,满三角地带目丘陵、山脉,是东南丘陵的集中地。这里武夷山脉和南岭山脉相交接,形成中原大地与东南沿海相隔离的天然屏障。

正是在这天然屏障的心脏里,孕育出养育东南大地人民的赣江、汀江和梅江三条大江。在这三条江及其众多支流的**,小盆地星罗棋布。客家先民由北而南迁移,终于找到了较为理想的落脚地。这里一个个小盆地,经过客家人世世代代的辛勤开发、建设,形成了一连串车水马龙的集镇和炊烟袅袅的村庄。

客家称谓的由来

客家民系在赣、闽、粤三角地带的形成,使赤县东南一隅光华炫目,生机盎然。充满神奇奥妙、多彩多姿的客家大本营骄傲地向世人宣告:这里有一群血脉里奔流着炎黄热血的人,在辛勤播种、耕耘着华夏文明,这一群人的名字叫“客家人”。

那么,客家的称谓怎么来的呢?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汉语韵学》中认为,“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客家就是外来的人。”可见,客家是相对于“主”(土著)而言的一种对称,客家的“客”,即外来人的意思。“客而家焉”,作客他乡,并以之为家者,即谓客家。

“客家”一词在总体上反映了客家民系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历史际遇和“以客自谓”的大度和豁达。“人禀乾坤志四方,任君随处立常纲。

年深异境犹吾境,身入他乡即故乡。”这是一首在客家地区流传很久的歌谣。这首歌谣反映了客家人远离故土、远走他乡的历史际遇,表现了客家人随遇而安、心胸宽广的精神面貌。“人禀乾坤志四方”的大度,“身叮他乡即故乡”的气概,表现出客家人“客吾所客、以客自谓”的豪迈气概。如果没有这种豪迈气概,客家人怎么可能会因被称或自称为“客”而自豪呢?

客家人,这个响亮的名字,让客家子孙后代为之骄傲和自豪。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客家人身上的客家精神文化,折射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明光彩。

本文标签: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