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妙趣横生的满族八旗文化 满族八旗都是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妙趣横生的满族八旗文化 满族八旗都是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4-09-18 13:17:31

满族八旗针对我们来看应该不是特别的陌生,我们认识的满族八旗文化应该是从电视里的影视剧里面认识,或许一些古装剧当中认识的。满族八旗中是“八旗”有清一代社会结构与军事建制合二为一的组织。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满族八旗的文化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的角度一起来寻寻答案吧!

【妙趣横生的满族八旗文化】

满族八旗的简介

满族八旗是我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队伍。皇太极继位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功底上又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

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满族八旗的分类

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旗色纯黄而得名。

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镶黄旗:在今内蒙古锡林部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哲悯皇贵妃,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是镶蓝旗,后抬旗入镶黄旗。正白旗: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就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此后清代就成了定制。

正白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清末代皇后婉容(达斡尔族)都是正白旗人。

镶白旗: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满族八旗是是清朝时期重要的军事制度,对当时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是满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红旗: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

着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官和珅也是正红旗人。镶红旗: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

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正蓝旗: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

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旗和镶黄旗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是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镶蓝旗: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正直善良的慈安皇太后(也称东太后)也是,历史上臭名远扬的的慈禧太后(也称西太后)是镶蓝旗,后抬旗入镶黄旗。八旗的姓氏

正黄旗姓氏:爱新觉罗氏、阿穆鲁氏、阿礼哈氏、阿克占氏、安达拉氏、富察氏、董鄂氏、多尔衮氏、田佳氏、沙拉氏、申穆哩氏等。

镶黄旗姓氏:达络克氏、冬果尔氏、达鲁特氏、鄂卓氏、鄂济氏、瓜尔佳氏、郭络罗氏、额尔吉氏、额尔赫氏、鄂苏尔瑚氏、鄂尔绰络氏等。

正白旗姓氏:图门氏、亨奇勒氏、韩楚哈氏、瑚琥氏、哈尔吉氏、洪达理氏、胡锡氏、何齐拉氏、桓泰氏、瑚尔哈苏氏、恒吉理氏等。

镶白旗姓氏:那木都鲁氏、纳喇氏、尼马察氏、宁古塔氏、钮赫勒氏、舒舒觉罗氏、索络恰氏、沙达喇氏、苏尔氏等。

正红旗姓氏:色尔杰氏、石富察氏、荪绰尔氏、塞赫理氏、索多理氏、萨穆希尔氏、松吉氏、石佳氏、萨尔图氏、实宝禅氏等。

镶红旗姓氏:叩德氏、库雅拉氏、科奇理氏、喀尔达苏氏、喀尔拉氏、库穆图氏、康仪理氏、克音氏、夸尔达氏、恺颜氏等。

正蓝旗姓氏:吴雅氏、兀札喇氏、吴札库氏、乌苏氏、温彻亨氏、温察氏、吴鲁氏、乌色氏、温特赫氏、乌尔古宸氏等。

镶蓝旗姓氏:伊尔根觉罗氏、颜札氏、伊尔库勒氏、宜特墨氏、裕瑚鲁氏、伊拉理氏、俞尔库勒氏、佑祜鲁氏等。

现在还有很多八旗的后代,不过大多都是用汉语名字。满族八旗是当时后金政权包括军、政、财、经等各个方面兵民合一的组织形式。这些八旗子弟自幼苦练射骑,勇猛善战,平时耕猎为民,战时披甲从征为兵,在他们入关之前,以及入关后的初期,确实有很强的战斗力,应该说是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中崛起的一支新生军事力量。您可能也喜欢:

【满族八旗都是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满族八旗都是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一、八旗来历的传说:

过去有“从龙人关”之说,其实从龙人关说的是八条小龙。开始,这八条小龙并不团结,相互之间经常发生你争我斗,逞强好胜。

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他们的事后,就召见天使说:“地上有人向我告状,日头和月亮总是在一起,这样天天都是白天,半阴半阳的,人们感到很不舒服,总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庄稼也长不好了。”人们很着急,都要求把他们分开。你传我的谕旨,命令八条小龙来完成。

这八条小龙知道命令后,都想立头功,个个争先恐后,这个来,那个去,搬月亮,挪日头,不管费多大的劲儿,怎么也弄不动,大家急得抓耳挠腮,一点好办法也想不出来了。

正在无计可施时,龙王威风凛凛地来到他们面前,责问:“这么长的时间,你们为什么没有完成玉帝交给的任务?”

小龙纷纷抢著说:“日头、月亮太沉了,我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整天都跟着月亮和日头后头跑,总是追不上,有时追上也是跑不动,有时跑到头里也是拦不住,还是被它们撞到一边去了。”

龙王问:“你们是怎么去的?”

小龙们回答说:“我们是一个接一个去的。

龙王听后,大发雷霆,当即骂到,你们这帮笨蛋,都赶不上下界凡人,他们还知道,人心齐泰山移呢!如果你们团结起来,不就可以了嘛。假如你们各拿一只箭,用力一掰就断了。如果把这8只箭绑在一起,还能掰断吗?过去你们不能取胜,就是单个力量太弱的缘故。

小龙们一听,恍然大悟,当即表示组合到一起,重新回到了天上,相互结合在一起,正象汉字的金字,金字也正好八画,实际上就是八条小龙组合而成。

金字塔两条龙头合在一起,变成了金字头上的尖,他们

协力,象个楔子,在日头和月亮之间一拱,就真的把日头和月亮给拱开了。日头和月亮分开后,由于日头跑得快,很就跑到头里去了。月亮跑得慢,就落在了后边。

这八条小龙完成了任务,也累得筋疲力尽,纷纷朝地上掉下去,此时,刮起一阵大风。说来也巧,不知道从哪里刮来八块颜色不同的大布落在地上,这八条小龙正巧每条龙落在一块布上,它们不仅落在布上还张在了布上。

后来,后金国将这八块带有龙图案的布当成了旗标,由于八条龙和八块布的颜色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旗色。

白色的小龙落在黄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黄旗;蓝色的小龙落在白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白旗;黄色的小龙落在红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红旗;树皮色的小龙落在蓝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蓝旗。一条小龙,虽然落在黄布上,由于黄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黄旗;一条小龙,虽然也落到白布上,但白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白旗;一条小龙落到了红布上,由于红布外边镶了一条白边,所以就叫镶红旗;另外一条小龙落在蓝布上,也是由于外边镶了一条红边,所以叫镶蓝旗。这些旗上都有一条小龙,也都有与明字搏斗的场面,还有云彩、火焰等。

2、八旗的建立及演变:

年代地点人物设旗情况

1601年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万历2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初设正四旗:黄、白、红、黑

1615年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正四旗改为:黄、白、红、蓝

同时增设镶四旗即: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1635年盛京沈阳(天聪9年)清太宗皇太极扩编蒙古八旗

1637年盛京沈阳(崇德2年)清太宗皇太极成立汉军二旗:正黄、镶黄

1639年盛京沈阳(崇德4年)清太宗皇太极扩汉军为四旗,正白、镶白

1643年盛京沈阳(崇德8年)清太宗皇太极扩充汉军为八旗

合计8×3=24旗×7500人/旗18万人

2、八旗的三级组织形式及人员兵力:......

正八旗是什么意思?

过去有“从龙人关”之说,其实从龙人关说的是八条小龙。开始,这八条小龙并不团结,相互之间经常发生你争我斗,逞强好胜。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他们的事后,就召见天使说:“地上有人向我告状,日头和月亮总是在一起,这样天天都是白天,半阴半阳的,人们感到很不舒服,总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庄稼也长不好了。”人们很着急,都要求把他们分开。你传我的谕旨,命令八条小龙来完成。

小龙们回答说:“我们是一个接一个去的。”

龙王听后,大发雷霆,当即骂到,你们这帮笨蛋,都赶不上下界凡人,他们还知道,人心齐泰山移呢!如果你们团结起来,不就可以了嘛。假如你们各拿一只箭,用力一掰就断了。

如果把这8只箭绑在一起,还能掰断吗?过去你们不能取胜,就是单个力量太弱的缘故。

小龙们一听,恍然大悟,当即表示组合到一起,重新回到了天上,相互结合在一起,正象汉字的金字,金字也正好八画,实际上就是八条小龙组合而成。金字塔两条龙头合在一起,变成了金字头上的尖,他们

协力,象个楔子,在日头和月亮之间一拱,就真的把日头和月亮给拱开了。日头和月亮分开后,由于日头跑得快,很就跑到头里去了。

月亮跑得慢,就落在了后边。

2、八旗的三级组织形式及人员兵力:

......

清朝时期的八旗是什么意思?是怎样区分的?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队伍。八旗历史我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队伍。

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皇太极继位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检举提问人的追问2010-11-0508:40这些具有等级制度吗检举团队的补充2010-11-0508:42八旗制度等级森严,各旗驻地管理也极严格,不许杂厕。

清朝统治以满族为主体,“上三旗”和“下五旗”差别很大,满、蒙、汉八旗之间的差异更大。

“上三旗”实行郎卫制,紫禁城内接近皇帝的要害部位,全由内务府选出侍卫,由内领侍卫大臣六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各二人)统领。分成内外两班宿卫。内班宿守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等内宫,多用满人。外班宿守太和门等外朝,兼用满人、蒙人。

妙趣横生的满族八旗文化 满族八旗都是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其余五旗兵卫制官兵,满、蒙分左右两翼备宿卫。各设前锋统领一人,备警跸宿卫。各旗精选四千八百人为养育兵,训练技艺。后来兵额屡增,到乾隆年间,满、蒙养育兵已有两万零三百余人。

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使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为15万人。

下五旗则指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五旗。关外征战时,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帅,位高势尊,下五旗则是由各旗旗主带领,和皇帝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社会科学地位较“上三旗”低下。

满族的八旗

八旗制度是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制度要从牛录制说起,牛录之意为大披箭,牛录是女真人从事军事、狩猎的小行动集体。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前,东北的女真部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后来努尔哈赤为适应军事的需要,沿用“牛录”的名称,指导它发行成多种作用的组织。1601年,努尔哈赤改“牛录制”为固山制,固山是满语的音译,是旗的意思,这时他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准备发兵统一海西、哈达、叶赫各部落。这时只设立黄、白、蓝、红四个旗,后来兼并其他女真三部后,各部落纷纷来降,牛录增多,努尔哈赤在1615年正式建立八旗制度。规定每三百人立为一“牛录”,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汉译参领),五甲喇立一固山额真(汉译都统)。

原旗有黄、白、蓝、红,此时扩充为八色,即为现在的八旗。八色为:正黄、正白、正蓝、镶黄、镶白、镶蓝、镶红,这就是后来通称的满州八旗。入关后满洲八旗兵力明显不足,故又将降服的蒙古人和***编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后来又将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编入布特哈八旗。八旗制度在清......

清朝八旗什么意思?

八旗的形成

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伴随统一**的进行,归服的人口日众,先前那种只凭血缘关系的军事与生产组织,已不能适应统一**的需要了。于是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科学历史环境下,八旗制度便应运产生了。

《满文老档》中记载如下:“聪睿恭敬汗将收集众多之国人,尽行清点,均匀排列,每三百丁编一牛录,牛录设额真一人、牛录额真下设代子二人、章京四人、村拨什库四人。将三百男丁以四章京之分编塔坦,无论做何事,往何地,四塔坦的人按班轮值,其同工、同差、同行走。”(额真来自蒙语,是主人的意思。

满族的八旗是哪八旗?分别带表什么意思和由来

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人,在明朝时期,由女真民族首领努尔哈赤统率,逐渐强大,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国。努尔哈赤把自己属下的部民,按旗编制组成队伍,先是四旗,即四种颜色的旗子。后来,人数增多,变为八旗,这便是八旗的由来。满族人都编入旗内,都称为旗民,也称为在旗的。由于满族全部编入旗下,所以,便出现了凡满人都是旗人之说。但旗人并不都是满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努尔哈赤、皇太极势力增大后,把征服的蒙古族人也编入旗内,统归八旗管辖,被称为蒙古八旗。

后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努尔哈赤把征服的蒙古族人编成五个"牛录",隶属于满洲八旗。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皇太极把蒙古五牛录扩编成两个蒙古旗。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又把两旗扩编成八旗,至此,蒙古八旗出现了。

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大量***被掠为奴,编入满洲八旗之内,成为家内奴或拖克索(农庄)内从事生产的奴仆。同时,为扩大兵源,从为奴的***中抽出一些壮丁(规定每20人抽一人当兵),其所需马匹器械由20名***共同出钱购买。其壮丁家为汉军户,对汉军户有优厚待遇,比如,可以全家迁入努尔哈赤所在的城中居住,以示信任。

皇太极即汗位后,改变努尔哈赤对***的政策,不再把被征服地区的***编入满洲八旗人家为奴,编庄别居,减少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对这些***,由投降过来的原明朝官员或后金提拔的***官员来管理。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搐二月,明朝辽东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处死,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率军从山东登州前来辽东投奔后金。皇太极对他们来投非常重视。

当他们来到沈阳城郊时,皇太极在浑河岸边亲自迎接,行满族特有的抱见礼,可以说是非常之举。为与满洲八旗有别,命孔、耿所部使用白镶皁旗帜,即白旗镶黑边,受皇太极直接统辖。这是第一次出现打着有别于满洲八旗旗帜的汉军。***既然可以编成军,皇太极决定自己建立汉军,下令从所属的满洲八旗的***壮丁中每十名抽出一名,组成一旗汉军,这是皇太极组成汉军的开始。随着队伍的发展,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即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大清的第二年,又分汉军旗为两旗。又过五年,崇德七年(公元1572年),把汉军扩为八旗。

至此,汉军八旗正式出现,成为清朝三军之一。所使用的旗帜和满洲、蒙古相一致,即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由于汉军编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员都是旗人,也称汉军旗人。应说旗人是由满、蒙古、汉三族人组成的,而不能说旗人都是满人。

清朝的八旗制度什么意思?

清朝八旗制度

八旗主要分为满八旗、蒙八旗、汉军八旗,满八旗是努尔哈赤的手笔,也是满族入关前的社会科学制度、文化系统、社会基础。蒙八旗和汉军八旗则是皇太极即位之后的手笔,只是蒙八旗制度松散,而且蒙古内部因为漠南、漠北蒙族互相掣肘,对于满洲入关起的作用,一度不如汉军八旗来得重要。

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建立八旗(八固山)制度,以300丁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即一旗,实际上,八旗人数时有增减。牛录(满语,意即大箭)最初是每10丁为一牛录,首领称牛录额真,额真是满语,汉语称佐领。无论出战还是打猎,则都以牛录为单位,这就为满洲社会和军事系统初步奠定了基础。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鉴于各部族因为人数多寡不一,人员素质也不同,因此对于牛录制度进行了第一次整编。

他将每牛录扩充到300人,因此佐领下又设两个副手,满语称“代子”;同时每牛录分为四个达旦,每达旦由一个章京(满语,意即书记官)和一个拨什库(满语,意即领催)管理,这时,满洲队伍的编制基本成形了。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多是***、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努尔哈赤大约有40个左右的牛录,也就是掌握12000余人的部队,在当时关外算是极大的势力了。40个左右的牛录都是由努尔哈赤的兄弟亲戚将领。后来努尔哈赤杀胞弟述尔哈奇和长子褚英之后,事权更加统一,同时努尔哈赤也认识到仅仅以牛录为单位,容易造成权力分散的流弊。

他便着手建立八旗制度。1615年即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八固山制度。固山的人员编制我上面已经介绍了。

牛录官员编制不变,每甲喇设一到两名甲喇额真,每旗设一固山额真,配有两名梅勒额真。固山额真之上还有一个旗主额真,又称为和硕贝勒、固山王。他才是一旗的真正主宰者。

八旗制度也可以说是努尔哈赤为了社会科学需要而创立的。之后因为战事需要,努尔哈赤强化君权,将八旗的编制再因为社会科学需要而重新做了分配。便有四大贝勒四小贝勒的说法,四小贝勒也因为社会科学利益的不断重新分配而时时产生改变。比如天命六年(1621),四小贝勒为德格勒,济尔哈郎,阿济格、岳托,到天命十一年的时候,四小贝勒就只剩下三人,分别为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而皇太极将领正白和镶黄两旗。同时,上下旗的制度也是这时确立下来的,只是主旗贝勒的地位并不因为上下旗而有差别。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

八旗按颜色分,是黄、白、红、蓝,再分为正、镶,共计八旗。镶色旗除镶红旗之外,都是本色旗镶红边,镶红旗镶白边。

八旗分为上三旗以及下五旗,八旗旗上有龙,因此也称为大龙旗,后来清朝的国旗黄龙旗也是由此而来。

努尔哈赤建立八固山制度的时候,掌旗贝勒如下﹕

镶黄旗、正黄旗﹕努尔哈赤

正白旗﹕皇太极

镶白旗﹕杜度

正红旗、镶红旗﹕代善

正蓝旗﹕莽古尔泰

镶蓝旗﹕阿敏

在入关建政之后,八旗制度逐步官化,参照对比如下﹕

贝勒旗主——原和硕贝勒(固山王)

总管大臣——原固山额真

佐管大臣——原梅勒额真

都统——原甲喇额真

副都统——原札兰章京

参领——原牛录额真

佐领——原达旦章京

旗丁——不变

满洲有八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喇那拉氏、郭罗络氏、伊尔根觉罗氏。另外在......

清朝的八旗指的是哪八旗?各旗代表了什么?

由皇帝控制的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是上三旗。

由诸王、贝勒统辖的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为下五旗。正黄旗:上三旗。【清末时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八旗中最多人口)【总人口】:约15万人【其中著名人物】: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重臣)

正白旗:上三旗。

(最初是下五旗、顺治帝初年、多尔衮统领后编入上三旗)【清末时兵力】: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总人口】:约13万人【其中著名人物】:婉容、荣禄、曹雪芹

镶黄旗:上三旗。【清末时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2万6千兵力【总人口】:约13万人【其中著名人物】:孝和睿皇后(嘉庆帝的皇后)、慈安等

正红旗:下五旗。【清末时兵力】:74个佐领、兵2万3千【总人口】:约11万5千人【其中著名人物】:代善、和珅(乾隆皇帝旁的宠臣)、老舍

镶红旗:下五旗。【清末时兵力】:86个佐领、兵2万6千【总人口】:约13万人【其中著名人物】:珍妃(光绪帝宠妃)

镶白旗:下五旗。

【清末时兵力】:84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总人口】:约13万人【其中著名人物】:阿桂、善耆(肃亲王)

正蓝旗:下五旗。(最初为上三旗、正白旗提升后降格为下五旗)【清末时兵力】: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2万6千【总人口】:约13万人【其中著名人物】:崇绮(1864年状元。戸部尚书。

同治帝皇后阿鲁忒氏之父)、启功

镶蓝旗:下五旗。【清末时兵力】: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2万7千【总人口】:约13万5千人【其中著名人物】:侯宝林(相声艺术家)、慈禧太后(咸丰帝贵妃)、肃顺(辛酉政变处死的户部尚书)

清朝的八旗是指什么?

八旗分别是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这八旗大概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满人,把满人和***区分开。各旗有各旗的触主。

旗主的地位相当高,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只要他是旗主你就得听他的。

清朝末年,所谓的八旗是啥意思?

1、八旗制度是我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2、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队伍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随队伍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著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国。

3、特点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

清朝时候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

八旗制度是我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女真人以射猎为业。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

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到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不复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称为旗人。

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队伍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随队伍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

满人靠著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国。

【满族文化详解:八旗旗主的权利有哪些】

八旗制度层次分明,各旗管理有序。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下五旗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八旗旗主的权利罗列如下。一起来了解满族文化。

其一、八旗之间分别自立,不相统属。努尔哈赤从创立八旗制度开始,就把所有的部众,包括后来归附和俘获的人员,都编入各旗中。形成“以旗统人”的统治格局。

八旗旗主各管一旗,互不相扰如阿敏贝勒欺压其弟塞桑古,塞桑古诉于代善、皇太极二人,但代善、皇太极因自己与阿敏同是旗主,不敢过问此事。在满族旗人中有一句俗话,叫“隔旗如隔山”,这就是说各旗自立,只对本旗人负责,旗主间无隶属关系。

其二、一旗之主就是一旗之君。各旗主贝勒对属下旗员、兵丁的统属关系十分严格。“属人对旗主有君臣之分”。旗下官员及旗民有事,必须到本旗主处报告,得其允许后方可行动。

行军打仗不得擅离本旗及其所属牛录,如擅自离开要处重罚。甚至旗人女子婚嫁也需要本旗贝勒的许可。旗主贝勒在一旗之内就是一个小君主,不是旗主的贝勒,对本旗旗主贝勒都是敬畏如神。

其三、努尔哈赤为八旗之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八旗分隶,互不统属,但八旗却共推一旗之主为八旗之共主。

努尔哈赤对八家贝勒具有绝对权威。这一方面是由于各旗贝勒都是他的兄弟子侄,另一方面是八旗之主拥有旗的数量和实力要远远超过其他各旗。

因此他有能力发号司令。努尔哈赤作为大汗,集各种大权于一身。如**的俘获品及人畜等,各旗贝勒不能私自支配,必须由努尔哈赤分配。在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中,“汗”有上天赋予的无限的权利。

诸贝勒、大臣以汗为父。**大小政事,均须以汗所事为是,所非为非。这种以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权统治带有浓厚的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遗存。

【结束语】编制有序的管理,于是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为其主,各行其是。这就是八旗最为出名的地方。

本文标签: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