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今天冬至是几时几分几秒 时辰是什么时候

今天冬至是几时几分几秒 时辰是什么时候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4-01-22 10:17:51

很多人针对时间观念是没有那么强的,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时间观念是特别强的,他们会看天象来计算自己的时间,然而现代人是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他们通常就会在玩游戏或许是看电视剧中度过,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就已经消失不见了,很少能能够把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

【今天冬至的时间是几点几分】

什么时候是今年冬至的时间?

2023年12月21日18:02:0012

阴历日期:冬月(小)初七星期一

2023年12月21日18:0002

结束时间:2023年1月5日11:23冬至的起源

根据周朝的记载,人们使用冬至在郊区祭祀大型活动,因为周历的第一个月是夏历的第十一个月,从而,在周朝的第一个月等于我们现代的第十一个月,所以新年和冬天本质上没有区别,直到汉武帝使用夏历,真正分开第一个月和冬至,从而,也可以说:冬节自汉代以来,盛于唐宋,传播到今天。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时候。皇帝将在这一天在郊区举行祭天仪式。人们将在这一天向父母敬拜。冬至还会有一些地方庆祝节日。

由于历法的不同,人们一直在继承周历法,认为冬至是新年的开始(只有吃了一岁),这就是为什么冬至在人们中如此重视,但这种错误的继承,使民间概念和当前的日常学习,使用夏历法非常不同,这样的错误概念应该纠正,正确的历法继承是正确的。冬至习俗

1、祭祀

冬至也被称为冬季节和冬季交通节。它不仅是24个太阳术语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一种说法是冬至大如年。宫廷和人民一直非常重视它,自周朝以来就有祭祀活动。

2.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无论贫富。俗话说:十月一日,冬至来了,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这种习俗是因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那天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恩情。到目前为止,南阳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十二时辰分别是什么时候】

1、子时(23时至01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00-1:00)。我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公历零点以前为前一日,零点以后为次日。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所以称之为子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1时正至上午3时正)。古时鸡鸣而起,眛旦(天将明未明之时)而朝。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所以称之为丑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凌晨

3

时整至凌晨

5

时整)。老虎在此时最猛,所以称之为寅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5点至7点)。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所以称之为卯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辰时指的是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又名早时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所以称之为辰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巳时,又称隅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上午

时正至上午11时正)。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所以称之为巳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如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意思是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8、未时(13时至15时)

未时,此时太阳蹉跌而下,开始偏西,故又谓之日侧、日映。也就是午后时间,正是人们小息纳凉休闲时刻。因为这个时间段也是人一天中,最为舒适的时间。所以称之为未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申时,又称时正,别称哺时、日哺。晡时是十二时之一,即申时,(即下午

时正至下午

时正)。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所以称之为申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酉时,又称日入,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下午

时正)。这段时间鸡开始归巢。所以称之为酉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戌时是指19时至21时。别称黄昏,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段时间狗开始守门口。所以称之为戌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亥时,又称人定,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所以称之为亥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今天冬至是几时几分几秒 时辰是什么时候

本文标签: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