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并举例
本文主要介绍了文言文中的“俟”的意思及其在文言文中的使用,以及对一些例子进行详细解释,旨在激发读者的兴趣。此外,文章提供了一些背景信息,如俟的基本形态、由来等。
一、俟在文言文中的基本意思
1、“俟”的基本含义是“等待”,指等待某种事情的到来或某种状态的出现。常见的搭配有“俟时”“俟吾返”“俟命”等,均表达等待的意思。
2、在古代文化中,“俟”也常表示“希望”,比如《左传》:“望得论说之士,俟其来者”。这里的“俟”就表示希望这些人的到来。此外,“俟”也可表示“期待”、“盼望”的意思。
3、另外,“俟”还有“自”,“莫之俟自可取而代也”(《史记》),表示等待自己足够合适能够代替某人或某物。
二、“俟”在古诗词中的应用
1、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百川日下沙,十鸟飞而没。九疑白而存,三径绿而涉。吾观自古英杰,无不籍籍。盖因名岳起江湖,多为至人锡。”这里的“盖因名岳起江湖,多为至人锡”,就用了“俟”表示“等待”,表示名山之所以名为名山,是因为历史上很多伟人都曾居住过。
2、唐代诗人***的《将进酒》:“三杯一盏深,愁思在胸臆。五楼一夜听春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里的“愁思在胸臆……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的“俟”表示了等待、期望和希冀,表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3、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西江月》也用到了“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诗中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中的“俟”暗示出诗人个性的孤独和自嘲。
三、“俟”在古代散文中的应用
1、《道德经》中,“俟”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上与“等待”与“希望”相关。如“天长地久,天地所以不能久者,以其有始也;地形炎寒,地所以不能载者,以其有死也。故善之者,心志安、不惑、无事;正之者,治、安天下、施四海。俟正之者而能安之,至于天下莫敢。其名为公道,甚明。”这里的“俟”表示等待,指等待着正确的人来为天下谋利福,而倘若有这样的人出现了,那么这个人将能够安天下无事。
2、《韩非子》中也出现了“俟”,“故大道可行也,也可止也。俗可使从也,也可俟也。不可使反也,亦不可俟也。”这里的“俟”表示等待,其意义是说以期望某种事情发生,来达到某种目的。这些事情的到来是司法和统治的基础。
3、《孟子》中也使用了“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鳞,则不如无鳞。树大根深,时雨则不漏。约而益快,信而有征。君子豹变,小人意孤。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污。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则非道也,不蚕食而帛不周,则非礼也。今且俟之。”这里的“俟”表示等待,其意义是说要等待具备条件的事情和人,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俟”的相关词语
1、“俟机而动”:表现等待机会来临再行动,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2、“俟时奉命”:等待时机,随时准备接受命令。
3、“半俟垂钓”:本指身心放松地垂钓,后引伸为细心谨慎,静待良机。
结论
总之,“俟”在文言文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表现出了人们对于时机、机遇和变化的关注与敏感。在阅读文言文时,理解“俟”的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此外,“俟”的词意也在现代汉语中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在某些场合下,也可以使用“俟”来表达等待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