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天天风俗不尽相同
经过12月的等待,我们终于迎来了春节。对于新年的到来,人们都在庆祝,全国各地都在庆祝新年的到来。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新年的各种风俗习惯,以免触犯不良禁忌,影响来年的发展。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天天风俗不尽相同】
初一风俗拜大年
新年的第一天自然是喜庆的串门拜访亲朋好友了,很多地方有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大年初一早上,起床后要向长辈拜年,说一些吉祥话,祝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而长辈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大年初一这天人们起床会穿上新衣服或许整洁的衣服,出门走亲访友,互相祝贺。
初二迎婿日
根据民间的传统来看正月初二是迎接女婿回家的日子,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的习俗,俗称“姑爷节”,这天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要回娘家拜年,通常要备足烟酒、糖果等礼品,而且还要携带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这天要在娘家吃饭。
初五迎财神
按照正月里的传统正月初五要迎接财神,正月初五是是财神的诞辰,是我国民间“迎财神”的日子,这天要早起打开大门和窗户,燃爆竹、点香,以表达对财神的欢迎。迎接财神时人们祈求新的一年里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放鞭炮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送“五穷”,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针对这五种穷***要动用爆竹和扫帚,不能客气!针对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来看是对比多的,需要我们用心关注,尊重传统的风俗文化也是我们针对先人流传的智慧结晶的敬重。
【各地的民俗习惯不一样,这算不算民俗文化呢?】
入乡随俗: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祖辈传下来有句老话,叫做“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人多地广,各地的风俗习惯都不尽相同。
每当我们出远门走亲访友或旅行时,我们的长者常常会这样告诫我们:“孩子,到一个地方,一定要遵守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乡随俗”。
这里的“俗”,指的就是风俗习惯。“入乡”要“随俗”,这说明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是不尽相同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就拿春节习俗来说,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就不尽相同。
二、汉族春节的讲究与禁忌
农历的正月初一,现称春节,民间俗称“过年”,这是汉族传统节日中最古老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春节的前一天,汉民族,尤其是中原地区,俗称大年三十,是除旧迎新的一天,大年三十晚上,俗称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吃团圆饭。一直到过完正月十五,才算过完春节。
在春节期间,汉族有许多讲究与禁忌,在中原农村,禁忌更多,比如:
第一、大年三十早晨,放炮请祖宗回家过年。请完祖宗要直接回家,千万不要拐弯儿,不要说脏话。
第二、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一定要等全家人都到家后再贴,尤其是大门春联,中原农村往往是要等在外地工作的家人都到家后才贴,否则就等于“关在门外了”,一年不利。
第三、大年初一早晨,人们以早为贵,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法。为了新年有个好兆头,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是不允许睡懒觉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都必须早早起床。
第四、在中原农村还有个习俗,那就是大年初一的早饭一般都有男主人来做。这是因为,大年初一早晨要敬祖宗,而敬祖之事都必须有男人来完成,女人是不能敬祖的,因而家里的男主人为了表示对祖宗的敬意,就亲自下厨把为祖宗做祭品,顺带着做好全家人的早餐。
第五、无论城市和农村,大年初一这一天,在说话上有许多禁忌,不能说脏话、粗话,不能打骂孩子。不能说诸如“破”、“死”、“病”、“输”、“穷”、“完了”“没了”“碎”“毁”“丢”“裂”等不吉利的字眼,就连不懂事的小孩子不慎说了不吉利的话,往往会以吐唾沬,或说“童言无忌”等方式,来化解可能带来的不祥后果。
第六、出嫁的闺女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过年,到了大年初二,出嫁的闺女就可以回娘家拜年了。这个规矩在古代农村是非常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现代人的观念虽有所转变,很少有人再相信***神了,但这种习俗在农村还是一直在沿袭着,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
【我国与众不同的过年风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
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门蔗来源:
在过去,农村普遍不富裕,有些人家如果欠了外债还不起,就在过年前搞个“封门仪式”,也就是在自家大门上交叉贴上“封门大吉”的红纸,然后再一边放一根甘蔗,称作“戤门甘蔗”,并且还要点上两炷香,摆上一些祭品等等。
这就表示在过年期间这家人不开门,不迎客,而要债的人看到后也就不会太过于为难这户人家。
后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过年还不了债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少,但“封门仪式”中的放“戤门甘蔗”却被继承了下来,而且还从门外转移到了门内,即“门蔗”。
而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警示自己在这一年要继续努力的劳作,不可懈怠,否则下一年这甘蔗放外面那就不好看了;二来甘蔗味甜,寓意在新的一年中,日子也能甜甜美美。所以在年前,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忙着制作“门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