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已乘鲤鱼去 书评
李洱的小说《水仙已乘鲤鱼去》通过一段有趣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的向往。小说中通过对音乐、书籍、自然景观和人生态度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作者通过对典故的娓娓道来,把富有哲理的人生见解融于故事情节之中,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愉悦,而且也有所启发和提升。
思考人生的自省
一如往常,老田早早地开始在自家后院中放饲料来喂鲤鱼。那天,他突然发现池塘中少了一条塘中观赏成果,令他不禁感到失落。可就在这时,他看到一朵迎风绽放的水仙花,怅然自嘲地说:“恕我愚钝了几千年,方才意识到,年年偷换栽了花,永远的鲤鱼都跑不了生死的森林。”这段场景是整篇小说的落笔,也是对于我们一生追求什么,又是否注重内心感受这个问题的开场。后来,在一次音乐会上,作为邀请演员的老田,又深刻体悟到自己和女友一点点被时间和生活流失,更强烈地意识到了时间的恐惧。这里,作者通过对音乐与时光的叙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命的深度反思与自省。人类不应该只是一颗皮囊飞行的生物,而应该是一颗思考的灵魂,去真正感受自然和生命,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而故事的主人公严文广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北大读书时,就感受到了自己的人生彷徨。但是在和谐的校园里,他找不到理想的生存状态。于是他选择从北大退学,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当他举着灯笼,走过铁路和河工地时,他也正是这样一次次自我审视与摸索,去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状态。这个形象的塑造也使得《水仙已乘鲤鱼去》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感性印象,而更像是一个富有哲学思辨的小说形态。
这些内容的描绘让《水仙已乘鲤鱼去》不仅仅属于一种故事情感的表述,也是一步步指引读者们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深刻的直觉认识。
文学审美的提升
这部作品的另一个亮点,是它在文学审美的挖掘和推广上尽显神妙。在小说中,作者穿插了对大量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的描写。在这样的叙述中,读者不仅体味到了文学作品中情感的深度和表现的多样性,也能够感受到一个文学爱好者对于文学的深刻解读与审美。以古典美学为基础,运用现代的语言手法,李洱在《水仙已乘鲤鱼去》中把古典美学、现代审美和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反复的叙述,反复的读一遍,就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魔力,快意恩仇、精彩冒险、意味深长都不在话下。这类文学作品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可谓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乐趣,读者不会再因文学脱节,而把文字的厚重路线掉进知识的海洋。
自然舒缓的享受
在小说《水仙已乘鲤鱼去》中,不止是人物形像和文学的审美,更是对于自然的刻画与人性和谐的表达。小说中对于大自然的描绘,非常充满情感,充满了自然的和谐,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与可贵性。就拿小说中“鲤鱼湖”来说,那稀疏洒落的芦苇,那池塘中悠闲自得的鲤鱼,还有在湖面上飞天的鸟儿,都散发出诗意和自然的旖旎美,带给读者一种宁静的感受和身处大自然的安逸感。这里,作者把自身的感性体验和自然的和谐精神不断地融合,以极其优美的语言和情感叙述,把读者带入自然的怀抱中,体验自然和谐与人性的情感表达,这也是文学作品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场景。
人情温暖的表达
在《水仙已乘鲤鱼去》的故事情节中,作者也时时刻刻描绘着人情世故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比如,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助人为乐、相互扶持、难言之隐等人性的品质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这类情感的描绘也是小说中非常优美的一部分。同时,故事的主人公在自我寻求生命意义的同时,也在换位思考他人情况,去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解决。通过这种形式的表达,使得读者体验到自己与人之间的纽带,不论在哪个年代或阶级,这些常人味的品质都有着生生不息的价值,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发泄,更是一种人性的赞美。
人生态度的转变
在小说中,严文广靠着自己的努力,最后得到了一个自己期望的职业,而他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在他投身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的同时,他也不断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着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当他回到故乡时,他选择了再次放宽心境,感受自然和生活,而故事最后一幕也是严文广跟他的朋友们放风筝的场景,那一幕中,严文广已经进入了安宁祥和的老年时光,身体里还弥漫着活力,对生命的态度也渐渐地变得深刻而优美。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会有壮丽的生命意义,有生命意义的地方才能让生命更有色彩。而《水仙已乘鲤鱼去》正是在向人们传递这样的一种信仰:在我们的一生中,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永远在内心深处,唯有善待彼此,关爱自然,我们才能追求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