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午时三刻是几点到几点】

午时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点45分午时是11~13时一刻为15分,故三刻为45分......在字典里的午时三刻只说了它是指12点,却没说几分于是再去找了找答案看到以下解释: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以24小时制回答)午时三刻大约是11点45分。以一日一百刻来计算的话可知午时三刻是11点43分12秒。(一刻为14分钟24秒,大约为15分钟。)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

【午时三刻是现代的几点钟?古代午时有哪些讲究?】

我们现代所使用的二十四小时制是从古代的民国时期开始的,在清朝末期的时候,虽然也有使用西方的钟表,但是那时候人们计时还是采用的十二小时制,十二小时制是从西周的时候开始的,但是西周时期的时间叫法跟现在的叫法相差很多。

古时计算时间的工具有很多,有沙漏、日晷、漏刻等,其中日晷是用的最多的,日晷就是在一个石碑上刻上十二个时辰,然后正中间放一根指针,那时候人们看时间是根据太阳的影子来判断的,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就是遇到阴雨天气时,没有太阳就无法判断时间了,于是后来人们又有了沙漏等计算工具。

古代的午时三刻,按照现在的时间算法,午时应该是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左右,一刻钟的时间是十五分钟,由此可以推算出午时三刻的时间就是现在的中午十一点四十五分左右。此时的太阳是一天中的最高点,也就是影子最短的时候,古人通常都比较迷信,因此他们在此时也有一些讲究:

1,特别是古人行刑时,都要选择在午时三刻,为的就是此时的阳气最盛,能够压住阴气,让受刑者死后连做鬼的机会都没有。

2,古人在此时是不能杀祭祀用的牲畜,他们认为这个时候杀生,会导致牲畜的灵魂灰飞烟灭,不能超生,祭祀是讲究福报的,因此不适合午时三刻杀生献祭。

3,古人在午时三刻不进入隐晦的地方,他们认为此时进入到隐晦之地会引起各种疾病,以及会发生不吉利的事情,隐晦的地方就是指经常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或者是很少有人的地方。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