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吴川年例时间表2020

【兰石镇的传承传统文化——年例】

春节过后,兰石各地的年例活动如百花竞放,遍及广大城镇乡村。年例与春节等传统节日不同,是粤西地区一带的农村文化风俗。有的以祭祀为主的群体性节庆,主旨是敬神、拜宗、祭祀社稷,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形式丰富多彩,富有神秘色彩。

所谓的年例,就是一年例或是年年有例。它是以土地神的“社境”为单位,一年之中在固定的一个日子里做年例。在兰石,从正月初七到十二月都有村庄做年例,但主要集中在正月二月。不少村子有两个甚至三四个年例,如兰石镇的兰石村、顿谷村,大小年例有四个。

过去做年例多数是白天游神舞狮,晚上演大戏或做木偶戏或放电影、烧炮仗、放烟花,邀请亲友聚餐饮酒,尽情欢乐。吴川的年例节庆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越来越热闹。他们不但在村口搭门牌,张灯结彩,村中的老板们还捐资十万、百万邀请国内顶级球员来比赛篮球,请著名歌唱家和省粤剧团或粤剧名伶前来演出,请飘色仪仗队环村巡游或请高桩狮队舞狮,小小村庄引来八方亲朋、热闹非凡,真可谓“年例大过年”。年例甚至促使物价飞升,市场出现应激性的活跃,形成独特的年例经济。兰石年例遍地开花,时间各不相同,右边是部分村庄的年例时间和一些特别的年例样本。年例的典型代表,包括游神、“爆烧火器”、“摆盅”、“吃年例”、“唱大戏”等内容,旨在祈祷消灾避祸、人畜平安、百业兴旺的大型民俗活动。年例期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用茶饭酒菜热情招待亲戚朋友,充满独特的地方风情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年例宴客:除“睇(看)年例”所看到的喜庆活动外,“食年例”(请亲友吃年例宴)更是远近闻名。做年例,一村做年例,周围村庄的群众都不得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故“做年例”又称“吃年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例曾被当作:“四旧”,一度中断,但年例“吃”的内容还是保留下来。

游神做醮:菩萨从庙里出来,到“社境”的各个村子巡游,每个村子都不得有一个或几个“摆盅”的场所,这是“起年例”的重头戏。每个“摆盅地”摆上几直张方桌,村民从家里挑上上好的水果及糕糖,装在盆子里,摆在方桌上,供菩萨“享用”。旧时还有道士在掷“杯较”(把一个木质的圆木对切开两片,问神时往地上一抛,两片切面向上谓之阳较,两片切面向下谓之阴较,一上一下为圣较)。仪式上大放烟花炮竹,还有舞狮子表演。年例的当天中午,还举行游神和“摆醮”。“摆醮”形式与“摆盅”相同,不同的是供品由水果、糕、糖改为“三牲”(鸡、猪肉、鱼)。

押舟:押舟的时间表在年例当晚8点至10点,人们接线员着神像和纸船在村中巡游,或是停放在“醮地”,各家从家里拿出些鸡毛、乱头发、麻种、豆种(象征麻疹、疮痘),放在纸船里,接线员到村外的三叉路口或江边焚烧掉(意即祛邪逐鬼)。舞狮:舞狮子的习俗有个神奇的传说。话说中国古代没有狮子,说不清是秦朝或是汉朝,西域的番国与我国交恶。有一年,番王派使者给我国送来一头狮子,并要求把狮子驯服,表示交好,并约定第二年我国皇帝寿辰前来观看驯服的狮子表演。谁知狮子难以驯服,半年后竟逃出铁牢,咬死了几个宫娥美女。幸好两个驯兽员武艺高强,三两刀就把狮子砍死了。这下右闯了大祸,皇帝寿辰拿什么给番国使者观看呢?弄不好两国会再次发生战争。好在两个驯兽员机灵聪明,在皇帝寿辰那天,两人披上狮子皮在舞台上表演,一跳一缩,左右摇摆,一醒一睡,栩栩如生,跟真狮子一样,番国使臣一点破绽也看不出来。从此便产生了舞狮子的习俗,民间逢年过节,都爱舞狮子表演。

抢炮头:不少村庄的年例,在晚饭后有“抢炮头”的习俗。“炮头”就是烟花升空后掉下来的纸团。炮头有“发财炮”、“猪仔炮”、“添丁炮”、“菜炮”等。民谷相传,谁拾到炮头,当年就会顺顺利利,添丁发财。谁拾到什么炮,第二年便要还什么炮,如果把拾到“猪仔炮”的,每二年还要还一头猪崽,拾到“菜炮”的,第二年也要还一桌酒菜。指令性计划炮头的场面很热闹。烧炮时,一支支火箭射向天空,随着“噼噼啪啪”的响声,火箭在天空中炸开,空中飞舞着五颜六色的彩球,美丽极了。最后通牒“嗖”的一声,从炮筒里射出一个炮头,在空中划出一首美丽的弧线后掉下来了,人们争先恐后前去抢夺。

做大戏:年例有些村庄还演木偶戏。叫木偶戏为“鬼仔戏”、“鬼儿戏”。吴川的木偶戏有三种:一种是单人木偶,流行于长岐、浅水、兰石一带,另一咱是小班木偶,流行于吴川流不息西南各镇,唱吴川山歌腔,再一种是大班木偶,又称粤剧木偶,唱粤剧腔。有些大班,日场木偶演出,夜场演员演出,故又称阴阳班。小班木偶、大班木偶已基本消亡,还有少量单人木偶班,演员多是六七十岁的老艺人。演大戏。吴川流不息人称粤剧为“大戏”。大戏在吴川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村村有戏班。改革开放后,每逢年例,几乎村村演大戏。每逢年末,政府都组织粤剧春班订戏会,来自两广粤剧团的演出经纪人瀑满会场。有的富裕村庄的年例,一场子近十万元的省粤剧团,能一口气连演十晚;有的村庄同时邀请两个粤剧团“双拍台”,一连演几个晚上。吴川的古老年例活动,虽然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其积极意义不容忽略,它既联系了亲情、友情,增添了喜庆气氛,弘扬了传统的地方特色文化,又刺激了夸张消费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传为一种传统习俗,年例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既融汇了健康向上的内容,也渗入了许多低级没落的东西,既活跃了文化交流,也滋长了封建迷信、奢侈腐败和攀比浪费的歪风——有人通过年例大肆铺张浪费,大搞面子工程;个别地方大张旗鼓建设庙宇,修葺豪华迷信殿堂。这些突出的问题,是任其自然衍生?还是加以引导使其健康发展的?民俗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社教,是一种效应的民心警钟。有民俗专家认为:“年例是以习俗的力量让民众自动在集中的时间段经历相同的活动,在相同的仪式中体验相同的价值,一个共同的社会就这么让人们和谐地延续下来。这就是传统节日最经济、最有效的生活文化再生产功能。”民俗节庆仪式活动在封建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下是允许的,而且政府官员都热心参与各种节庆,目的是利用节庆的民俗唤起民心向背,达成一种团结友爱的社会风尚,昌启民族精神文明。那么,在新社会主任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年例?首先,年例作为一种大文化,包含着巨大丰富的文化财富,政府要做好挖掘和保护工作,从中提练出物质和精神财富。其次,年例作为一种传统民俗,只能引导,不能阻止。政府要用科学的眼光明辨年例中存在的神灵祭祀、宗教信仰内容,不能动辄就为其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要充分考量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再次,年例作为一种载体,可以成为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通道。政府要加强正确引导,抵制不良风气,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提高年例的文化品位;要组织创作出群众喜欢的精神食粮和排演形式多样的节目娱乐大众,让新文化、新思想在农村蓬勃发展,使年例成为新时期的农民文化节。

当大城市居民日益觉得传统的节日过得越来越无味的时候,吴川地区家乡的汉族传统风俗依然可以保存得很好,吴川家乡的传统文化没有在今天的一切都全球化的大潮中消失殆尽。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变,吴川年例的节日内容和节日功能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吴川年例文体活动的繁荣,是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心理需求这一层次的迫切需要。

吴川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它以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传统习俗,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吴川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海,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再加上融入这具有文化内涵的年例,将其加以开发、发展以此为主题特色的旅游经济,将为湛江旅游业添砖加瓦,市场潜力也是巨大的。

在吴川年例期间,主人与在其他地方生活的有着共同血液的亲戚和在外工作、生活的朋友共聚一堂。或许,一年当中就只有年例这一天才能见到许多好久不见的朋友,在这一天,和好友们说着当年,说着以后,联络着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吴川年例作为吴川地区一项自古沿袭的重大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表现的更多的应是优良的传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对整个地区的人们的精神文化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吴川年例不断的得到了发展和创新,对它的存在也赋予了新的意义:

1、沟通的桥梁。当今社会网络、通讯发达,但是人们工作的压力也增大了,减少了他们回家的时间,很多人很难在一个时间聚在一起,缺少了和亲朋好友面对面的机会。在这里,外出的人过年的时候可以不回家,但吴川年例时她们会不顾千里必须要回家团聚。而且是吴川年例线,年例之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邻近各镇各村庄的群众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亲朋好友,朋友的朋友也都一起涌来,主人家会盛情款待,招茶呼饭,宴饮尽欢,小朋友还可以收到利是,吴川年例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这真是来得开心,走得欢心!给春天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2、促进经济发展。吴川年例期间,吴川地区乡镇和城区的消费剧增。菜市场、各商店、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琳琅满目。据调查结果显示:水果糖果、饼干等供应会大大增加,增幅在40%以上;新菜式的兴起也逐渐成为经济的一个亮点,它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同时也拉动了相关物品的需求,直接增加了菜农的收入,增幅也在15%左右;家庭电器用品,烟花、彩灯等喜庆物品的消费比例也有很大的提高,同比其他月份相对会增长20个百分点;年例的娱乐演出(如醒狮、舞龙、飘色、粤剧……)等市场潜力也巨大。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吴川年例经济约占农村市场经济的四份之一份额。吴川是一个旅游城市,而年例正是吴川地区的一大文化特色,过去的精神财富已经产生了可观的物质价值,并正在加快脚步,影响这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文化在经历了以文养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阶段之后,已经开始给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所释放出的潜能就越巨大,将文化产业融入到服务行业特别是旅游业中,更是一种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3、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发扬光大。年例正好给了这些节目一个发展的空间,并且这些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

4、成为社区的一种新文化。随着经济和文化发展,吴川各村年例也随着时代变迁,不仅演大放烟花,还举办游园活动、健身舞等,开展歌咏、体育、棋类、牌类等有奖比赛,这些活动在表演上生活化、趣味化、深受大家的欢迎,成为社区的一种健康的风俗文化,也成为农村文化的新亮点。文化是一个地区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城市、一个社区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文化同时发展,才能使这个地区历久不衰、现代文化蓬勃发展。

5、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民俗文化内容反映和表现了民族的共同心理,思维习惯,生活等内容,规范人民的价值取向,产生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具有社会和谐价值。吴川年例作为一种地方特色风俗文化,它所昭示出来的决不仅是一种艺术面貌,更多的是一种和谐的人文精神风貌。文化的地区交往有助于文化的融和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交往与合作,促进了地区间的稳定和和谐,梅菉飘色等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多次参加了各地区举办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并夺得了大大小小的荣誉,所有这一切,不单向外展示了民俗文化之乡的巨大魅力,而且也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地区间的和谐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月初七:顿谷村(吴川兰石镇)(顿谷村委会有:上村、下村,埇仔村、岑旺村、塘尾村、高坡村、塘口村都做正月初七、三月初三、七月初七和十月十八)

正月十三:兰石镇兰石村、大村、墩头村、鲤鱼头、新屋村、上元村、下山村、山脚、三星岭、茂良塘村、油衍屋、下博崖、梧桐岭

正月十五:兰石庄艮、百官水村、百官山村

正月十六:兰石新屋地、上博崖

正月十七:博崖山

二月初二:兰石名利村(注:该村有两个年例,另一个是六月十九)

三月十六:兰石新屋地

六月十六:兰石兰石村(注:该村两个年例,另一个是九月初九)

七月十六:兰石新屋地

九月初九:兰石兰石村(注:该村两个年例,另一个是六月十六)

十月廿五:兰石百官山(注:该村两个年例,另一个是正月十五)

【吴川年例的文化活动】

除“睇(看)年例”所看到的喜庆活动外,吴川的“食年例”(请亲友吃年例宴)更是远近闻名。

吴川人做年例,往往是整一条村做年例,周围村庄的群众都不得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故“做年例”又称“吃年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例曾被当作:“四旧”,一度中断,但年例“吃”的内容还是保留下来。

年例宴请是吴川年例的重头戏,爱讲面子、重情义的吴川人特别注重年例宴席的“表现”,他们舍得全年挣钱年例花,手头拮据的也要摆一、两台宴请亲友,那些工头老板、阔绰人家花几万甚至十数万元摆十数、几十台,宴请一、两百人,全席山珍海味是常有的事。做年例为的是吸引更多的亲友前来赶热闹,哪一家吃年例的人来得越多,门口泊的汽车越多越靓,就越有面子。吃年例只需传个话,不用发请贴的,客人也不用封礼,有的有钱人家还给吃年例的亲友派“红包”呢。有吃、有睇、有钱派,去做年例何乐而不为呢?因而很多人逢例必到,不请自来,还呼朋引伴凑数去给主人凑热闹。主人花钱赚足人气只要人多热闹就觉得体面,根本不在乎你来的是谁,认不认识,因而有不少人闹出了“吃完年例还不知谁请”的笑话。

吴川人热情好客、出手大方,喜庆宴席之丰盛闻名粤西,年例酒席亦无二至,每席都有一、二十道菜式,除传统的炸子鸡、鱼丸、腰卷、八宝饭、五香扣肉等菜式外,腰果、名贵菇类、白果糖、大虾、水鱼、海参、带子、白鲳、鲍鱼、鱼翅汤也是年例常见之菜式,有的还有清蒸大龙虾、原盅雪蛤,几百元一瓶的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和轩尼诗、XO等洋酒,更有甚者还有每人一盅冬虫草原盅炖品呢!每台酒席一、两千元是常有的事,吴川年例宴席之高档、丰盛令人瞪目结舌,粤西无两。吴川个别大户人家年例时还请来大宾馆的厨师和全套餐具,在自己的家里摆自助餐做年例宴请亲朋呢,一应俱全的中餐美食(其中还有鱼翅汤呢)、西餐糕点随来随吃,“任吃唔嬲”,把年例宴又提高到一个新档次。元宵节期间是吴川年例最集中、最热闹的时节,其中城区梅菉庆赏元宵和做年例活动的大型和热闹早已闻名粤西。每年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八元宵节期间,是梅菉和周边的瓦窑、隔海、隔塘、梅岭、梅菉头等地的年例期。每到这个时节,这些社区和村庄都会捏泥塑,搭花桥、牌楼、花塔,制作飘色,并从正月十五元宵节起让人观赏,还于正月十六、十七两天组织几千人的仪仗队、彩车队、民间艺术队伍到城区进行环城大巡游,每年都吸引各地数十万人前来观看,形成了闻名省内外的吴川庆赏元宵欢乐活动的品牌和独具特色的吴川年例文化,铸就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金字招牌。

吴川市区——吴川元宵,梅菉镇的民间艺术可是赫赫有名的,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了吴川市梅菉镇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梅菉镇民间艺术的“四绝”是:飘色、泥塑、花桥、花塔,历年来曾经吸引无数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四绝”的来历跟梅菉镇的“年例”密切相关,因为在“年例”中,各种汉族传统艺术都要竭尽所能,表演给神看。梅菉镇的“年例”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十六、十七三天,因此梅菉镇从“年例”敬神的历史渊源中发展出了吴川民间艺术的“四绝”。菩萨从庙里出来,到“社境”的各个村子巡游,每个村子都不得有一个或几个“摆盅”的场所,这是“起年例”的重头戏。每个“摆盅地”摆上几直张方桌,村民从家里挑上上好的水果及糕糖,装在盆子里,摆在方桌上,供菩萨“享用”。旧时还有道士在掷“杯较”(把一个木质的圆木对切开两片,问神时往地上一抛,两片切面向上谓之阳较,两片切面向下谓之阴较,一上一下为圣较)。

仪式上大放烟花炮竹,还有舞狮子表演。年例的当天中午,还举行游神和“摆醮”。“摆醮”形式与“摆盅”相同,不同的是供品由水果、糕、糖改为“三牲”(鸡、猪肉、鱼)。在吴川的梅录头村,每逢农历的正月十八和三月初五的年例,都不得不提貔貅舞表演。

这习俗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话说很久以前,这里的人们过着安宁平静的生活。有一天突然来了个凶猛的野兽貔貅。据说貔貅长得像狮子,但比狮子凶猛,它见鸟兽就吃,见人就咬,弄得人们谈“貅”色变。一天,一个樵夫到山上砍柴,被貔貅追上吃掉了。这刚好被土地公碰见,他拼命上前相救,无奈功力不够,不到几回合土地公就败下了阵。后来他向北极玄天大帝(北帝)禀告貔貅作恶之事,北帝派童子紫薇手捧金印前来对阵貔貅。紫薇童子虽然武艺高强,法力无边,但是亦不是貔貅的对手,几十个回合后,渐处下风。情急之中心生一计诈败让貔貅吃掉。身处貔貅肚子之中的紫薇童子拼命地踢打,痛得貔貅满地打滚。貔貅只得哀求饶命,愿意投降。紫薇便把它作为坐骑。自此山林恢复了太平。紫薇降服貔貅这日,恰好是农历的三月初五,当地人们为了感谢北帝派紫薇童子为民除害,便于工作把该日定为北帝诞。又把紫薇降服貔貅的过程编成舞蹈,每年的正月十八年例和三月初五年例(北帝诞)都舞一番以作纪念。吴川人的年例,文化品味很浓。除了舞狮子、舞貔貅、飘散色巡游外,还唱山歌、演木偶戏、演大戏。

旧时年例,有些村庄请人唱山歌。吴川山歌,拟七言绝句,押韵,语言通俗显浅。唱歌时,拾设歌台,请三个人唱,一个歌师,一个歌手(女人、称作姑娘或歌妹。解放前由麻风病人充当,解放初多为盲妹充当)。歌会开始时,歌师、歌妹登上歌坛,先唱贺神歌,然后两人对唱。所唱的歌,大致分为相思歌、古人歌、字眼歌、物件歌和纺纱传、落南传(指到南洋去谋生)等。唱完后与“歌搅”对唱(歌搅是群众中喜欢唱歌的人,很有急才。歌手与歌搅对歌,是歌会的高潮)。笔者小时候(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家乡年例曾举行过山歌会,至今仍记忆犹新,可惜山歌会如今在吴川亦已消亡。

吴川年例有些村庄还演木偶戏。吴川人叫木偶戏为“鬼仔戏”、“鬼儿戏”。吴川的木偶戏有三种:一种是单人木偶,流行于长岐、浅水、兰石一带,另一咱是小班木偶,流行于吴川流不息西南各镇,唱吴川山歌腔,再一种是大班木偶,又称粤剧木偶,唱粤剧腔。有些大班,日场木偶演出,夜场演员演出,故又称阴阳班。小班木偶、大班木偶已基本消亡,还有少量单人木偶班,演员多是六七十岁的老艺人。

演大戏。吴川流不息人称粤剧为“大戏”。大戏在吴川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村村有戏班。改革开放后,每逢年例,几乎村村演大戏。每逢年末,政府都组织粤剧春班订戏会,来自两广粤剧团的演出经纪人瀑满会场。有的富裕村庄的年例,一场子近十万元的省粤剧团,能一口气连演十晚;有的村庄同时邀请两个粤剧团“双拍台”,一连演几个晚上。

吴川的古老年例活动,虽然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其积极意义不容忽略,它既联系了亲情、友情,增添了喜庆气氛,弘扬了传统的地方特色文化,又刺激了夸张消费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吴川年例时间表2020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