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解读

【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是什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的探察就是所谓的实验。作者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也因此在学习和科研中吃尽了苦头,所以特地写了这篇文章告诫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第2~12段):论述论题,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分为两层:

(1)第一层(第2~5段):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

(2)第二层(第6~12段):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13段):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这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一针见血,语重心长,对我国学生不啻是当头棒喝,每个人都由此终身受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成语解释】

1.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2.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3.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措:安置,处理。

4.格物致知: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推究;致:求得。

5.修身齐家:指加强自身的修养,治理好家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解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