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246年发生了什么事

【1426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教科书上有吗?】

1426年-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即位,史称明宣宗。

1426年-明宣宗命成山侯王通为征夷将军、都督马瑛为参.将领兵五万往援,合马骐原驻军十万进行围剿。

1426年-年朝鲜王朝建都首尔。

朱琼烃(逝世于1426年)是唐藩王朱琼炟之兄、朱桱之子,永乐二十一年袭封为唐王。宣德元年,朱琼烃去世,谥号唐靖王,因为无儿子,所以由弟弟朱琼炟继承为唐王。朱志均(逝世于1426年)是明朝秦藩王朱尚炳之子,朱志堩之弟,初封渭南王,在永乐十年袭封秦王,谥号秦怀王。朱志均在宣德元年死,因无儿子,所以他的弟弟秦康王朱志继承他。

朱高煦(逝世于1426年),乃明成祖朱棣第二子,被封汉王,靖难时立有战功,多次营救成祖于危难之中。于是他恃功骄恣,凶悍不法,妄想篡夺太子朱高炽之位。朱高炽死后,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他曾企图伏击其侄子明宣宗,结果失败。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一日,朱高煦趁北京地震之机,在乐安(今山东广饶东北)谋反,设立王军府、千哨,分官授职,并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宣宗在大学士杨荣的劝谏下御驾亲征朱高煦。八日,宣宗率军出征,二十一日,朱高煦出降,被解回京师,软禁于皇城内。在宣宗前往探视时,被朱高煦使腿将其绊倒,宣宗恼怒,命力士将其置入铜鼎后在外用火烧死,诸子其后也被全部处死。

溥洽(1346年-1426年[1]),杭州名僧,明朝建文帝的主录僧。靖难之役后,有传闻指溥洽知道建文帝逃亡之事,甚至指他收留了建文帝。明成祖于是找个借口囚禁溥洽,把他关在监狱十五年[2]。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临死前请求成祖释放溥洽,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最后成祖答应他,溥洽才获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具体事例】

举例如下:

1.越王勾践

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2.爱迪生

爱迪生,为人类做了巨大贡献,而他小时侯却家境贫寒,所以,他省吃俭用、积攒零钱、购置仪器、配件,创出一千三百多项发明,才得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这又凭着什么,还不是凭借他的智慧与刻苦钻研精神,而这精神从哪儿来,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忧患的结果。

3.傅说

傅说(约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4.阿斗乐不思蜀

刘禅昏庸无能,蜀国别灭后被司马昭俘获。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5.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1246年发生了什么事相关文章: